少林寺原方丈算是彻底栽了财富策略,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,历朝历代像释永信那样的“大和尚”都不少,释永信的敛财手段,跟“前辈”相比,只能是小巫见大巫。
梁武帝普通八年又叫大通元年,那一年萧衍之所以改元,也是受了“高僧”指点:“上作同泰寺,又开大通门以对之,取其反语相协。上晨夕幸寺,皆出入是门。辛未,上幸寺舍身;甲戌,还宫,大赦,改元。”
上一般是史书本纪对皇帝的简称、尊称,萧衍于公元527年“舍身为僧”,脱下黄袍穿袈裟,并因此一发不可收拾:大通三年(529年)九月十五日,大同十二年(546年)四月十日,太清元年(547年)三月三日,前后四次“舍身”,朝廷至少出了四亿钱才将其“赎回”——第一次赎金不详,第二次一亿,第三次两亿,第四次一亿。
出家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,笔者一直没有想明白,直到看了《水浒传》里被杨雄续弦潘巧云称作“一个老诚和尚”的海阇黎裴如海,再看看《聊斋志异》中的“金和尚”,这才好像明白了一些。
施耐庵在解释裴如海为何不守清规戒侓的时候是这样说的:“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情,惟和尚色情最紧。为何说这等话?且如俗人、出家人,都是一般父精母血所生,缘何见得和尚家色情最紧?说这句话,这上三卷书中所说潘、驴、邓、小、闲,惟有和尚家第一闲。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斋好供,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,又无俗事所烦,房里好床好铺睡着,无得寻思,只是想着此一件事。”
潘安的容貌、驴的大行货、邓通(汉文帝弄臣,有钦赐铜山可以自己铸钱)的钱财善于伏低做小讨女人欢心,还要有闲工夫。据施耐庵说,裴如海应该是具备了这五大优势,其实不用那么许多,只要有邓通的钱财,即使他长得像武大郎、矮脚虎,也会有潘巧云阎婆惜主动往上贴。
释永信的相貌还真不丑,这让我们想起了在综艺节目中巴克利调侃奥尼尔:“人们总是说‘他很帅’,但他不帅。我认为任何时候你得到三四五亿美元,你就会变得很帅。”
那个“帅”字原意是另一种译法,但为了不惹麻烦,咱们还是用“帅”字代替为好。
奥尼尔帅不帅暂且不提,在某些人(不仅限于女人)眼里,释永信无疑是“很帅”的:他不但有钱,而且有人脉,所以多年前被人举报,结果都是毫发无伤——他脑袋上没头发,再打一把伞,那就是无法无天了。
施耐庵对释永信那一类不守清规戒律的大和尚还有一番评价,这里咱们有必要澄清一下——咱们说的只是释永信一类的佛门败类,道德高僧并不在此列:“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财富策略,自不觉都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,拴不定心猿意马。以此上德行高僧,世间难得。”
施耐庵作诗一首嘲讽裴如海,那首诗用在释永信身上,一点都不违和:“眉眼传情意不分,秃奴绻恋女钗裙。设言宝刹还经意,却向僧房会雨云。”
裴如海的结局,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:拼命三郎石秀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,在夜间把裴如海剥得一丝不剩,三四刀戳死后弃尸街头,成了轰动全城的丑闻。
据说苏轼也写了十六个字调侃和尚,施耐庵还有更毒的四句顺口溜,因为这两人颇有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之嫌,这里就不再引述了,如果全都引述的话,可能就涉及腰带以下的内容了。
裴如海只是好色,在钱财上比不过前方丈释永信,也比不过《聊斋》里的金和尚:“买田宅于水坡里,弟子繁有徒,食指日千计。绕里膏田千百亩。里中起第数十处,皆僧,但不敢公然蓄歌妓;而狡童十数辈,皆慧黠能媚人,妇女浮丽如京都,脂泽金粉,皆取给于僧。”
金和尚在水坡里构建的既不是寺庙也不是民宅,其实那也没什么区别,您到现在的某些“寺庙”去看看,要是能一眼分辨出是清修之地还是繁华市井,那就只能说您眼神太好、分辨力太强了。
比较而言,裴如海还是死得太便宜了,另外两位“名僧”,可就没那么幸运了,他们一个遇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,另一个遇到的是李世民的才人、李治的皇后武则天。
历朝历代像释永信、裴如海、金和尚那样真假难辨的大和尚并不少,就连很多“有道高僧”,有时候也管不住下半身,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唐三藏的徒弟辩机和尚。
唐太宗李世民腰斩唐三藏徒弟辩机和尚,在两唐书和《资治通鉴》中均有记载:“会御史劾盗,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,自言主所赐。初,浮屠庐主之封地,会主与遗爱猎,见而悦之,具帐其庐,与之乱,太宗怒,腰斩辩机,杀奴婢十余人。”
辩机二十六岁被选入玄奘译场,成为九名缀文大德之一,按理说也算一位高僧,但是在高阳公主面前,还是把持不住自己。要不是因为一桩盗窃案拔出萝卜带出泥,连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也不敢上告。
李世民腰斩辩机和尚,唐玄奘也不可能去求情,因为在历史上“唐僧取经”并非朝廷委派,而是偷出边关,李世民没有将其治罪,还给他场地翻译经文,就已经够宽大了,唐僧要是敢为弄出宫闱丑闻的徒弟求情,李世民还不得把他的庙拆了?
唐朝有很多“厉害”的和尚,比如武则天身边的薛怀义,既是白马寺主持,也是右卫大将军、辅国大将军、鄂国公——尉迟敬德要是能活到武周时期,肯定也会被气死,因为鄂国公的封号原本就是他的。
尉迟敬德单鞭夺槊受封鄂国公,薛怀义却能让包括武则天子侄的王公贵戚都顶礼膜拜:“怀义出入乘厩马,中官侍从,诸武朝贵,匍匐礼谒,人间呼为薛师。于建春门内敬爱寺别造殿宇,改名佛授记寺,明堂大屋凡三层,计高二百尺。”
薛怀义是武周时期最荒唐的存在,那些“青史留名”的忠臣名将,没有几个敢跟武则天的“爱僧”掰手腕,就连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关于薛怀义的记载,也比秦琼、程咬金的字数多。
薛怀义最后是谁下令打死的,史书记载不一,但死法基本一致,那就是被乱拳乱棍活活打死,至于动手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宁,还是太平公主奶妈张夫人身边的壮士,已经不重要了。
翻看正史,我们就会发现“恶僧”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,比如被腰斩的辩机、被殴毙的薛怀义,小说中的恶僧死得更是可笑可鄙。
辩机、薛怀义、裴如海“犯的错”,少林寺前方丈释永信有没有犯,咱们还得看调查结果,笔者最后只想问两个问题:释永信的问题如果真的已经持续多年,为什么现在才发现?如果查明释永信也犯了裴如海、辩机、薛怀义所犯的戒律,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?
启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